张家窝镇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办理须知
张家窝镇就业困难人员认定办理须知
一、办理条件
经居委会多次职业介绍后仍未就业的人员:
(一)凡具有本市户籍,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经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职业介绍未实现就业,且无农村承包土地的登记失业人员,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申请认定就业困难人员:
1.4050人员:女年满40周岁、男年满50周岁,缴纳失业保险费满6个月的人员。
2.零就业家庭人员: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家庭成员均处于失业状态,且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本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倍的人员。家庭成员指父母、未婚子女及离婚、丧偶子女(本人无未婚子女的)。每个零就业家庭只限一人申请认定。
3.长期失业者:最近一次办理失业登记后连续失业一年及以上、近一年内每季度至少接受一次公共就业服务,但仍未实现就业的人员。
4.刑满释放、戒毒康复人员:刑满释放、戒毒康复后一直未就业的人员。
(二)凡具有本市户籍,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经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职业介绍未实现就业的登记失业人员,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申请认定就业困难人员:
1.低保家庭人员: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家庭中的人员。
2.需赡养(抚养)患重大疾病直系亲属的人员:直系亲属患有严重的尿毒症、癌症、糖尿病并发症、肺心病、红斑狼疮、偏瘫、精神病、血友病、人体器脏移植后抗排异治疗的人员(具体重大疾病范围和标准见附件1)。申请人已婚的,其直系亲属是指其配偶及未婚子女;申请人未婚、离婚、丧偶的,其直系亲属是指其父母及未婚子女。同一个被赡养(抚养)人,只能有一名直系亲属可申请认定为就业困难人员。
3.单亲家庭人员:处于未婚、离婚、丧偶状态,需抚养未成年子女或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下在学子女的人员。
4.残疾人: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的人员。
5.退役军人中的就业困难人员:退出现役后一直未就业的人员。
6.毕业一年后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具有全日制专科(高职)及以上学历,毕业时间超过一年且一直未就业的人员。
7.按照国家及本市有关规定可以认定为就业困难的其他人员。
二、申请材料
申请人持本人《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向常住地社区居委会(村委会)提出申请,并填写《狗万客户端市就业困难人员认定情况表》(附件2,以下简称《认定情况表》)。下列人员还须分别提供以下材料:
1.零就业家庭人员:家庭成员已婚的,提供结婚证;离婚的,提供离婚证、离婚协议或法院生效的判决书(调解书);丧偶的,提供相关材料。
2.刑满释放、戒毒康复人员:提供刑满释放、戒毒康复相关材料。
3.低保家庭人员:提供《低保家庭确认通知书》。
4.需赡养(抚养)患有重大疾病直系亲属的人员:提供二级及以上医院开具的诊断证明和1年内治疗病历(病退人员无需提供上述材料)。
5.单亲家庭人员:离婚的,提供离婚证、离婚协议或法院生效的判决书(调解书);丧偶的,提供相关材料;抚养领养或过继子女的,提供《收养登记证》或其他相关材料,以及所抚养子女的在学材料。
6.残疾人: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军人证》。
7.退役军人中的就业困难人员:提供退役军人相关材料。
8.毕业一年后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教育部学籍(学历)在线验证报告。
三、办理地点
申请人常驻地址居委会
四、办理时间
工作日办理
五、退出条件
(一)已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或已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
(二)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死亡的;
(三)被判刑收监执行的;
(四)户籍迁出本市及移居境外的;
(五)在用人单位就业、灵活就业或自主创业,且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或创业相关支持政策期满或终止的;
(六)本人自愿申请退出的;
(七)认定“零就业家庭人员”后,其家庭中其他成员至少有一人实现就业创业的;
(八)提供虚假材料或虚假承诺获取就业困难人员身份的;
(九)认定后失去联系且本人未向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出就业服务需求超过6个月的;
(十)其他不再具备就业困难人员认定条件的。
就业困难人员退出后,情况发生变化,符合认定条件的,可再次申请就业困难人员认定。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